2006 年 4 月

1.教材數位化

學生意見:
(1)3/23 由於現在有一些教授會將上課資料 做成PDF或Power Point 但教授也覺得,將資料key in很花時間。

不知可否由系辦幫忙徵召大學部學生 以工讀性質,協助教授將教材輸入電腦。 一來、可作為學生的額外工讀來源 二來、減輕教授授課負擔 (此筆計畫所需經費,應該不至於太多吧??) 三來、負責的工讀生也有些許預習效果

如果考慮實行的話, 建議以一門課程為單位,教材全由一名或二名工讀生負責與教授連繫、key in 互相溝通文件格式與排版樣式審稿等。 相信對於老師與學生間的聯繫也有些許幫助

(2)3/24 我有聽說在其他系有老師會叫研究生做這種事的 個人覺得用ppt上課的效果沒很好.... 很容易睡覺 比較偏好用寫黑板的方式 說到這 我反而有另一個想法 交大有把一個上課上到很出名的老師的上課內容錄影起來 不輸所謂的補習班名師 本來是讓校內的學生可以觀看 現在出版出來販售 像我覺得閻老師的量子力學就很值得這樣做 這樣老師退休後 後進的學弟也有機會可以聽到老師的課

(3)3/31 我倒是提議用系上的電腦主機建立一個上課講義的資料庫 ,請系上老師將上課用的投影片上傳, 則將來學生可以輕易地查詢到不同年度的上課內容,對學習有所幫助。

回覆人;王道維教授
答覆:
首先謝謝各位同學對教材數位化的關心和意見。在與課程委員會召集人余怡德教授討論後代之回答如下:

(1) 目前學校已有開始這類型的數位化學習管道,叫E-learning。目前系上的原則是,只要有教授願意使用這樣的機會把教做成電子檔,本系一定會在工讀生或各樣事務上盡力協助,這是毫無疑問的。例如余怡德教授自己的課程目前已有如此做。

(2) 但是畢竟教材數位化的方式究竟能有多少效果,適不適合強調觀念傳遞(而非只是知識添加)的物理學習,本身就有不同的意見。我自己就知道有學生反映某老師上課用太多投影片(powerpoint)而使學習效果不彰,因為老師會變得太倚賴事先在投影片上的進度安排而忽略同學在學習時的不同吸收程度。同學也容易因為有一份講義在手而誤以為這就是所有上課的內容而忽略用心聽講或獨自思考的空間。當然數位化的教材也有它累積資料、易於整理復習的優點。因此,在目前的階段,以系上老師同學的看法尚未形成共識前,不宜冒然全面實施。所以(1)的做法似乎是較合適的。

(3) 課程委員會召集人余怡德教授表示,目前正在嘗試的是每若干年邀請系上的老師題供出他們的近期的上課講義在物圖留下hardcopy,供有需要的同學參考。應能若干提供有需要的同學類似的幫助。

 

2.物理漫談

學生意見:
建議物理漫談可以六點半或七點 大家吃飽了或第九節下課再開始,一個半小時之中,可以講一個小時,半個小時問問題或討論。當然最重要的是定位來參與討論的人的年級,這樣對演講內容的深度廣度會比較好抓, 我覺得討論時間還蠻重要的。
回覆人;王道維教授
答覆:
首先謝謝各位同學對『前沿物理漫談』的關心和意見。我在此以此項活動的籌辦人回復:

(1) 從上次(張祥光老師的天文物理演講)起,我們已改為6:00pm開始。應該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否一定要再延至6:30 pm or 7:00 pm ? 請同學討論一下,這樣若真的可使更多人得以參加,我們當然可以再調整。

(2) 是的,這活動的定位非常重要。而這也是老師?想與同學討論的。所以在每一次的演講中我都會有問卷調查。目前我們是暫定的主要目的是為增廣同學見識、加增物理學習興趣為主,其次是鼓勵大學部同學培養固定參加演講的習慣,藉由發問與討論而學習到課本以外的其他知識。你們是否覺得以這樣的目的設計是合適的呢?

(3)至於程度,調查的結果是希望以大一到大三為主。範圍看來仍是略大。 在學生事務委員會中,同學代表覺得似乎應以大三程度為主,因為大一幾乎沒有學到足夠多的物理。而許多教授,包括起初提議的郭主任和沈元壤教授,則覺得應以大一程度為主,為要鼓勵同學對以後學習物理的心志,與及早了解以後四年所學有何應用。

同學在BBS上不妨也給一些意見吧!

(4) 關於討論的問題,這應是很好的提議,我會轉達給演講的老師。

(5) 最後,請各位同學還是用行動支持這樣目前看來還不錯的活動。你們可能不知道,教授要預備這樣的演講需要比一般到其他學校研究所演講要花更多的時間。而且是完全沒有演講費的!常常也是直到開始前才準備好而沒時間吃飯。為的是希望這樣的方式可以帶給我們的學生在課堂學不到的有趣物理新知。不管以後會不會繼續作物理研究,也許都可以在清華的這四年裡覺得收穫豐富,不虛此行。當然,這對老師與學生雙方來說都是一個要慢慢培養的新風氣。我們目前應有個不錯的開始,但還需要大家一起努力。